“能看清就行,验光没必要那么麻烦”

“镜片越薄越好,贵的肯定没错”……

每次配眼镜,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但这些 “想当然”,往往会让你踩进配镜的 “隐形坑”,不仅戴得不舒服,还可能悄悄加重近视。
今天泉州华厦眼科就带大家一起识别常见误区,科学配镜不踩雷!

矫正镜片

坑一、验光图省事,电脑验光结果当“圣旨”

常见误区

验光就是看下电脑验光单,几分钟完事。

 真相揭秘

电脑验光仅作初步参考,易受眼睛调节干扰,直接配镜可能导致度数不准。

真正的医学验光是一套严谨的诊断流程,由专业视光师通过多项检查,综合评估您的眼部调节、双眼协调及用眼习惯,从而出具清晰、舒适、持久的个性化处方。

 你该这么做

请选择具备医学验光资质的正规机构,确保验光师持证上岗。

配眼镜

 

坑二、镜片只看折射率,不懂“量身定制

常见误区

以为度数高就选高折射率,镜片越薄越好。

 真相揭秘

折射率并非越高越好。

高折射率常伴随阿贝数下降,易出现色散,影响视觉清晰度。

比折射率更重要的是镜片设计:非球面减少变形,防蓝光适用数码人群,变色片适应光线变化。

 避坑指南

不要自行决定,应听从验光师的专业建议。

他们会根据你的度数、瞳距、镜框及用眼习惯,为你推荐最合适的镜片组合。👍

配眼镜

 

坑三、镜框只追潮流,不顾光学性能

常见误区

挑镜框的唯一标准就是“好看”,热衷超大框、异形框。

 真相揭秘:

镜框不仅是装饰,更是光学载体。

过大、过重或弧度不合理的镜框,容易改变镜片光学中心,造成边缘像差、视物变形。

镜框若容易下滑或镜腿过紧,也会影响佩戴舒适度和视觉质量。

 记住这几点

选镜框一定要 “试戴”!重点感受 3 点:

1. 轻便:戴在脸上没有明显压重感;
2. 稳定:低头、摇头时,镜框不会滑下来;
3. 贴合:镜腿不夹头、鼻托不压鼻梁。
另外,选好镜框后,让验光师帮你测瞳高(瞳孔中心到镜框下缘的距离)—— 这是保证镜片光学中心对准瞳孔的关键,直接影响看东西的清晰度。

配眼镜

 

坑四、瞳距测量不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常见误区

觉得瞳距 “差不多就行”,差几毫米没关系。❌

 真相揭秘

瞳距是双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是加工镜片时定位光学中心的唯一依据。

如果瞳距测量不准,镜片光学中心与瞳孔中心对不上,就会产生棱镜效应,迫使眼睛肌肉不断进行调节来补偿,极易导致严重的视疲劳、头晕、恶心,长期佩戴甚至可能影响双眼视功能。

 实操建议

确认验光师使用专业的瞳距仪或精密尺进行精确测量。

取镜时,也可以简单自测:平视前方,观察镜片上的反光点是否位于瞳孔正中央。🤓

配眼镜

 

坑五、配完眼镜就 “不管”,不复查不调整

错误习惯:

配完眼镜就 “扔在一边”,直到镜片磨花看不清、镜架变形压得疼才想起换,中间从不复查。❌

 真相揭秘

青少年近视涨得快,建议每3-6个月复查,及时调度数,避免 “欠矫”(度数不够)或 “过矫”(度数过高);

成年人若常熬夜看手机,也建议每年复查,查眼底和度数稳定性。

另外,镜架戴久了可能变形(比如镜腿不对称),会让镜片光学中心偏移,去眼镜店调整下就能恢复舒适,不用急着换新。

 正确做法

  • 青少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及时调整度数;
  • 成年人:每年复查一次,重点查度数稳定性和眼底健康;

配眼镜

当然啦,如果你的近视度数稳定(每年涨不超过50度)、年龄在18-50岁,不想被眼镜 “绑住”,还可以了解下近视手术 —— 
目前主流的有 2 类,适合不同的人群:

 1. 激光手术 (全飞秒、个性化半飞秒等)

原理:用激光打磨角膜,调整角膜的屈光力,让光线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适合人群:近视≤1200 度、散光≤600 度,且角膜厚度足够的人。

角膜激光近视手术

 2. ICL 晶体植入术 

原理:把一片超薄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相当于把 “隐形眼镜” 放进眼睛里,不损伤角膜。

适合人群:近视≤1800度,散光≤600 度,对视觉质量要求高的人群。

晶体植入手术

重要提醒:近视手术不是想做就能做!

近视手术有严格的 “准入门槛”,术前要进行全面严谨的检查:

比如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看角膜形态)、眼底 OCT(查眼底是否有病变)、眼压(排除青光眼)等——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判断你是否适合手术,以及选哪种方式。

近视手术

 

转载:泉州华厦眼科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