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叠加,8天长假成了大家放松狂欢的好时机。有人追完积攒半年的剧集,有人组队打游戏熬通宵,有人选择自驾出游,有人全家团聚聊家常…… 然而,在尽情享受假期的同时,我们的眼睛却在承受 “超纲”负担。

揉眼睛

据《中国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显示,我国超过60%的人每天使用电子屏幕时长超4小时,其中20-40岁人群日均屏幕使用时间更是高达 6.5 小时。“屏幕依赖”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国庆中秋假期,人们的用眼习惯会进一步“失控”:熬夜追剧打游戏、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户外游玩不注意防晒…… 这些行为会让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加速眼部问题爆发。

厦门眼科中心据过往门诊经验,有不少人在假期还没结束时就出现眼睛干涩、红肿、视物模糊等问题,甚至诱发急性眼疾。

眼检查

 

假期高发的3种眼部疾病,你可能将中招

01.干眼:最常见的“假期眼疾”

正常每个人每分钟眨眼15-20次,但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时,人们会不自觉减少眨眼次数,这将导致眼球表面的泪膜破裂,泪液蒸发过快,从而引发干眼。

干眼症状常表现为眼睛干涩、发痒、有异物感,严重时会出现畏光、视物模糊,甚至眼角发红、刺痛。很多人觉得“干眼只是小问题,滴点眼药水就行”,但长期忽视可能导致角膜上皮损伤,影响视力。

滴眼药水

 

02.急性结膜炎:“团圆病”易传染

假期全家团聚,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的概率增加,若有人携带结膜炎病毒或细菌,容易交叉感染。

急性结膜炎发病急,通常几小时内就会出现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流泪、异物感等症状,严重时眼睑会粘连,影响睁眼。此外,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也会增加感染结膜炎的风险。

眼睛红

03.视疲劳引发的视力波动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手机、玩游戏、看剧,会让眼睛的睫状肌持续紧张,无法正常放松,进而引发视疲劳。

视疲劳除了引起眼睛酸胀、干涩外,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部分人会感觉“看东西变模糊了”。这些症状通常在休息后能得到恢复,但若是长期忽视视疲劳,可能导致睫状肌功能紊乱,进而发展为近视或加重近视度数,同时长期眼睛酸胀干涩也极可能发展为干眼症。

眼睛酸胀、干涩

 

5个用眼建议,让眼睛安心过假期

遵循“20-20-20”法则,缓解用眼疲劳

每使用电子屏幕20分钟,就暂停下来,看向20英尺(约 6 米)外的物体,保持20秒以上。这个方法能让睫状肌快速放松,减少视疲劳。

控制用眼时长,拒绝“熬夜狂欢”

即使是假期,也要尽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凌晨还在看屏幕。建议每天累计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次连续使用不超过1小时。若熬夜后眼睛干涩,可热敷眼睛10-15分钟(温度40℃左右),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控制用眼时长

做好眼部防护,减少外界刺激

户外游玩时,若阳光强烈,需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避免紫外线损伤角膜和晶状体。自驾出行时,不要在颠簸的车内长时间看手机,减少眼睛调节负担。同时,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细菌感染,若眼睛发痒,可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眼角。

合理补充 “护眼营养”,从饮食入手
假期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A、叶黄素、玉米黄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蛋黄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酒精和甜品的摄入。
出现不适及时处理,别硬扛

若出现眼睛持续干涩、红肿、疼痛,或分泌物增多、视力突然下降等症状,不要自行滴眼药水,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老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我们感受假期美好风景的重要器官。与其在假期结束后被疾病困扰,不如从现在就开始注意用眼习惯,让眼睛和我们一起轻松享受假期,既能放肆玩,又能保护好眼睛。

 

转载:厦门眼科中心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