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眼睛是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它让我们得以感知五彩斑斓的世界,但很多人对它的健康状况知之甚少。其实,眼睛也有一整套“健康指标”,这些数值如同眼睛的“健康密码”,一旦异常,可能会引发各种眼部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眼睛常见的一些关键数值,以及它们一旦偏离正常范围,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

眼睛局部

眼压

眼压,即眼球内部的压力,它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眼压的稳定对于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保证各屈光介质界面良好的屈光状态至关重要。

正常范围:

大多数成年人的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

双眼眼压差一般不大于4-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不应超过8mmHg。

异常风险:

高于21 mmHg:若眼压长期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高眼压症或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但眼压并非严格呈正态分布,因此不能单纯以眼压超过21mmHg就判定为病理状态。

低于10 mmHg:可能提示眼球存在穿孔、睫状体功能不足等疾病,或与眼外伤、葡萄膜炎或术后并发症有关,眼球可能失去正常支撑力,影响视力。


角膜厚度

角膜是眼球最前端的透明组织,中央较薄而周边较厚。角膜厚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同时受年龄、眼部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角膜厚度对于维持角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保证眼球结构稳定以及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眼球样式

正常范围:

中央角膜厚度通常在500~600微米之间,周边600~700微米。

异常风险:

低于500微米:角膜过薄,可能提示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或增加青光眼风险。

高于600微米:可能导致眼压测量值偏高,掩盖青光眼的真实风险。角膜组织内水分增多,也会影响角膜的透明度和屈光能力。


眼轴长度

 

眼轴长度是指眼球的前后径,即角膜顶点到黄斑的长度,它是衡量眼球发育和屈光状态的重要指标。

正常范围:

成人眼轴长度约为24mm,新生儿眼轴长度为16mm 左右,并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值。

异常风险:

超过26mm:提示轴性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600度),增加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等风险。


屈光度

屈光度是用于衡量眼睛屈光能力的指标,是判断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的核心依据。

眼测试

正常范围:

球镜(近视/远视):成人正常为-0.25D~+0.50D,儿童可有生理性远视(+1.00D~+3.00D)。

柱镜(散光):≤0.50D 为生理性散光,≥1.00D 通常需要矫正。

异常风险:

近视超过600度:为高度近视,可能引发病理性眼底改变,如视网膜裂孔、黄斑出血等。

远视超过+3.00D:可能导致弱视、视疲劳,尤其在儿童中需及时干预。

散光超过1.50D:常需配镜矫正,否则可能引发视疲劳、头痛、视力模糊。


远视储备

远视储备并非指“远视度数”,而是儿童眼球发育过程中天然具备的“生理性远视度数”,是眼睛应对未来近距离用眼需求的“视力缓冲带”,对预防近视的发生至关重要。

正常范围(儿童生理性远视):

3-4岁,屈光度+2.00~+1.75

5-6岁,屈光度+1.75~+1.50

7-8岁,屈光度+1.50~+1.25

8-12岁,屈光度+1.25~正视

异常风险:

远视储备不足:意味着眼球发育过快,近视风险显著增加。若远视储备过早耗尽,儿童会迅速进入近视状态,成年后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增加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严重眼部疾病的风险。

发明

 

睑裂高度

睑裂是指上、下眼睑之间形成的裂隙。睑裂的大小和形态不仅影响外观,也与眼部健康相关。

正常范围:

平视时睑裂高度约为8~11mm,随着年龄增长略有下降。

异常风险:

睑裂过小:可能存在上睑下垂、眼睑痉挛等问题,影响视野和视力发育;

睑裂过大:可能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突眼等有关,需排查系统性疾病。


泪膜破裂时间(BUT)

泪膜破裂时间记录的是泪膜出现干燥斑用的时间,也就是测试的是泪膜在眼球表面保持完整的时间。

正常范围:

正常泪膜在10-40秒内不会出现破裂,泪膜破裂时间≥10秒为正常。

异常风险:

泪膜破裂时间<10秒:提示泪膜不稳定,可能存在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症。长期干眼可引发角膜炎、角膜上皮损伤,甚至影响视力。

眼睛红血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别让“看不见的异常”悄悄偷走你的光明。建议成年人每1~2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儿童每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和屈光度,尤其是6岁以下儿童,应重点关注远视储备和眼轴发育情况,早发现、早干预,是保护视力的关键。

 

转载:华厦眼科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