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感觉看东西有点模糊,或者眼前总有几只“小飞虫”在晃,这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会以为是没睡好或者眼睛累了,揉一揉、歇一会就没事了。
其实,这看似不起来眼的症状,可能是眼科急症——视网膜脱离的信号!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下方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的眼科急症,它最狡猾的地方在于:早期大多不痛不痒,却会悄悄“偷”走视力。

除了视力下降,这些信号要警惕!
视网膜脱离的发展有迹可循,除了突发视力下降,这几个典型症状一定要牢记:
一是“飞蚊症”突然加重,眼前出现大量黑影飘动,像蚊子飞舞一样挥之不去;
二是眼前出现固定的“黑影遮挡”,看东西时总感觉有一块区域看不见,且遮挡范围会逐渐扩大;
三是出现“闪光感”,尤其在闭眼或转头时,眼前突然闪过一道光,这是视网膜受牵拉刺激的表现。

在这里必须强调:视网膜脱离黄金治疗时间是发病后48-72小时内。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别犹豫,立刻去正规医院眼科就诊,通过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就能确诊。拖延时间越长,视网膜缺血坏死的范围越大,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就越差。
哪些人容易被它盯上?
以下几类人群要注意:
高度近视者(>600度):
眼球前后径变长,视网膜被牵拉变薄,更容易出现裂孔,是视网膜脱离的最高发人群。
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逐渐液化、后脱离,在这个过程中容易牵拉视网膜产生裂孔。
有眼外伤史或网脱史的人:
剧烈撞击、穿刺伤等可直接导致视网膜破裂;另外,若曾发生过网脱,则对侧眼发生网脱的风险也比较高。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期,可能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有视网膜脱离家族史的人:
部分视网膜脱离有遗传倾向。
3个关键预防方法,守护视网膜健康
视网膜脱离虽凶险,但做好预防能大大降低发病风险,重点人群尤其要做好以下三点:

01、定期做眼底检查
高度近视者、中老年人及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及时发现视网膜裂孔、变性等问题,早干预早治疗。很多视网膜裂孔在早期通过激光治疗就能有效避免发展成脱离。
02、避免眼部受外伤
日常运动时做好防护,比如打篮球、踢足球、拳击等对抗性运动,建议佩戴专业护目镜;从事高空作业或可能有异物飞溅的工作时,也要做好眼部防护,防止外伤直接损伤视网膜。
03、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避免长时间连续看手机、电脑,每用眼40分钟左右休息5-10分钟,远眺放松;高度近视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如蹦极、过山车、跳水等,这些运动可能因瞬间眼压变化牵拉视网膜;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舒视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