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近视只是
“戴眼镜的小烦恼”?
它早就悄悄升级
成为全球蔓延的 “流行病”
为什么?

据国际顶级眼科期刊《Ophthalmology》2016年的研究显示,2010 年全球近视患病率为 28.3%(约 19.5 亿人),高度近视(≥600 度)患病率 4.0%(约 2.77 亿人);预计到 2050 年,两者将分别升至 49.8%(约 47.6 亿人)和 9.8%(约 9.38 亿人),高度近视患病人数将增长 3.4 倍[1] 。
多少度算高度近视?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眼科学会(AAO)及我国《近视防治指南》,均采用600度作为高度近视诊断标准,近视防控形势愈加严峻。

高度近视者眼睛被拉长了
通常,近视度数越高的话,眼球就会被(拉)得越长。
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眼球会前后径变长(正常人的眼轴长度为22-24mm,而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可能为26-28mm,甚至更长),就像乒乓球被拉成了鸡蛋的形状一样。所以,这就导致光线不能准确地聚集在眼底的视网膜上,造成我们看东西模糊的情况。

高度近视遗传几率高
会,但又不一定会。可以明确的是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已被公认,尤其是早发的高度近视,主要受遗传影响。如果父母有高度近视,孩子得高度近视的几率会明显增加,而且在家族里,高度近视会聚集出现。
但是会遗传并不等于一定会遗传,影响近视的因素复杂多样,他与基因、家庭、种族等有关,近视的遗传方式也是五花八门,且相互关系复杂到超乎想象。

高度近视眼部疾病风险骤升
很多人或许没意识到,只要近视,各类眼部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上升;尤其近视度数涨到 600 度以上(高度近视),风险会显著增加,情况更危险,像玻璃体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问题,都可能找上门。
1、玻璃体病变 眼轴延长导致玻璃体腔增大、变性,引发液化、混浊或后脱离,出现眼前蚊蝇飞动的飞蚊症。
2、白内障 高度近视易引发眼内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变性,影响晶状体透明性,导致晶状体混浊。
3、青光眼 近视者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是常人的 6-8 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可疑青光眼比例也显著偏高。
4、黄斑病变 包含黄斑出血(眼轴延长牵引脉络膜毛细血管)、黄斑变性(多见于 60 岁后)、黄斑裂孔(多见于女性和老年人)。
5、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发病率是其他人群的 8-10 倍,变性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经长期牵引或外力易致视网膜裂孔,液化玻璃体侵入引发脱离。
难道就束手无策了?
这些近视防控知识,可以早些知道
未近视的孩子,如何预防近视?
▶坚持户外活动,室内保持充足的照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建立屈光档案,便于科学预判,有效预防近视。

已经近视了,如何矫正?
注意科学用眼的同时,可以采用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将近视度数控制在较低水平,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青少年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主要方法有:角膜塑形镜、0.01%阿托品、离焦镜等。
▶成年以后近视矫正方法多样,可选择常规安全的框架眼镜;也可通过近视手术矫正,包括激光类(如全飞秒、半飞秒)和晶体类(如 ICL 晶体植入术);还有人工晶体置换术,适用于高度近视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成年人或合并白内障者。

特别提醒:
建议务必咨询专业眼科医生,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矫正方法。
高度近视日常还应尽量避免极限运动、举重、外伤碰撞等。如果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闪光感,视野缺损等情况,请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规范治疗。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舒视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