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近视不用愁,年纪大了老花眼会抵消近视度数。” 不少人都听过这种说法,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先来了解什么是老花眼?
老花眼是伴随年龄增长而来的正常生理现象,无法避免。
随着年龄增加,人眼晶状体纤维弹性会逐渐减弱,与此同时,负责调节晶状体形态的睫状肌收缩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这使得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快速、轻松地提升眼球屈光度,进而导致眼球调节能力下降、变焦功能减弱。
比如阅读书籍、看手机屏幕时,会觉得字迹模糊,得把物体拿远些才能看清;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借助凸透镜矫正,来弥补眼睛调节能力的不足。
什么是近视呢?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问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多发。
它主要因眼球屈光系统异常所致 —— 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方而非准确落在视网膜上,从而导致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晶状体曲率过大,导致光线折射能力过强;二是眼轴过长,也就是眼球前后直径超出正常范围。近视患者需佩戴凹透镜矫正视力,使成像能够准确落在视网膜上。
老花与近视为何不能相互抵消?
有人会问:既然老花眼会导致眼球调节力下降,而近视是眼球屈光力异常增强,那两者是不是能相互抵消?其实不然。
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老花眼的程度会不断加深,晶状体所减少的调节力会越来越多,而近视带来的屈光力异常是固定不变的。
此时,二者之间的平衡会被打破,近视人群会明显感觉到看远和看近都出现问题。比如,戴着原来的近视镜看远处清晰,但看近处模糊;摘下近视镜后,看近处可能清晰一些,但看远处又模糊不清。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准备两副不同的眼镜:一副用于看远,度数与原来的近视镜相近;另一副用于看近,度数需要根据老花眼的程度进行调整,通常比原来的近视镜度数低。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近视患者平时看近处物体时,不需要过多调节,睫状肌长期处于相对放松状态,久而久之,睫状肌功能会逐渐退化,力量下降甚至出现萎缩。
因此,和视力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近视患者的调节力下降更快 —— 这意味着,近视人群的老花眼可能比普通人出现得更早,症状也可能更明显。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舒视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