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什么人可以做?
1. 年龄与度数稳定性
近视手术要求患者年龄≥18周岁,且近两年内每年近视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青少年因眼球发育未全稳定,术后可能出现度数反弹;而成年人若度数持续增长,也可能影响手术视力的持久性。

2. 屈光度范围限制
不同术式对近视和散光的矫正范围有明确限制:
- 激光类手术(如全飞秒SMILE)适用于近视≤1000度、散光≤500度;

- 晶体植入手术可矫正高达1800度以内的近视和600度以内的散光。

3. 角膜厚度与形态要求
角膜是激光手术的关键“操作区域”,需满足厚度要求(通常≥480μm)且形态规则。例如,全飞秒手术需通过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制作透镜并取出,若角膜过薄或存在异常曲率(如圆锥角膜倾向),则无法进行激光切削。

4. 眼部与全身健康状态
患者需无活动性眼病(如角膜炎、青光眼、严重干眼症),且全身无影响伤口愈合的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禁忌症:哪些人必须远离手术?
1. 眼部绝对禁忌症
- 圆锥角膜:因角膜结构异常脆弱,激光切削可能加速病情恶化;
- 青光眼:眼压过高可能损伤视神经,手术风险显著增加;
- 严重干眼症:术后可能加重干眼症状,影响视觉质量。

2. 全身性疾病限制
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若病情未稳定,术后感染风险高且愈合能力差。此外,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因激素波动可能影响角膜状态,建议暂缓手术。
3. 其他高风险因素
- 暗瞳过大:若暗瞳直径超过激光治疗区范围,术后易出现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
- 泪液分泌不足:术前泪液测试不合格者需先治疗干眼问题。
术前检查的重要性!
近视手术的成败,很大部分取决于术前检查的全面性与精准性,规范的评估需涵盖以下核心项目:
1. 角膜形态分析:通过角膜地形图等设备检测角膜厚度、曲率及是否存在圆锥角膜,避免误诊风险。

2. 屈光与眼内参数测量:包括验光、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为晶体尺寸选择提供依据。

3. 眼底健康筛查:高度近视患者常伴随视网膜变薄或裂孔,需通过OCT、广角眼底照相排除隐患,必要时先行激光加固治疗。
4. 泪液功能与眼表评估:干眼分析仪可量化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确保术后眼表环境稳定。
术后维护:长期视觉质量的保障
即使通过严格筛选并成功手术,术后仍需遵循医嘱:
- 定期复查: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及每年需检查眼压、角膜愈合及视力稳定性;
- 科学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40分钟休息10分钟,减少电子屏幕蓝光暴露;
- 终身关注眼底健康:高度近视者仍需每年检查视网膜,预防脱离或黄斑病变。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舒视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