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药从没停过,怎么还会吃出白内障?”

39岁的张先生(化名)捏着检查单

语气里满是困惑 

这个常年被痛风“盯上”的年轻人

因一次意外的视力骤降

查出了白内障

而厦门眼科中心陈伟主任

为他揭开了一个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答案

双眼白内障与痛风有关

患者就诊

 

视力下降|误以为是“视疲劳”

张先生回忆,今年6月的一个清晨,他起床后突然觉得右眼像蒙了层雾,看手机屏幕的字都发虚。起初他只当是前一晚加班太累,“心想歇两天就好”,可一周过去,视力不仅没恢复,反而越来越差 —— 

从看清手机小字到看红绿灯要眯眼半天,后来眼镜换了一副又一副。直到妻子硬拉着他到厦门眼科中心,他还以为只是普通的视疲劳。

看手机

门诊就诊时,他的病情立刻引起了白内障·老花眼科陈伟主任的注意,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张先生被诊断为“双眼近视+药物性白内障。视力仅剩0.5,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有望改善视力。

陈伟主任进一步追问病史后发现,张先生的痛风病史长达10余年,长期以来他都通过服用激素药物控制病情,可由于日常饮食、作息方面未能做好管控,痛风还是会时不时急性发作。

痛风是导致白内障发病的高危因素”—— 陈伟主任解释道,通常白内障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多与年龄、性别、紫外线照射等因素相关;但除此之外,痛风也会导致白内障。虽在临床上引发双眼白内障的情况并不常见,但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据《PLoS One》2017 年发表的一项 Meta 分析显示,痛风患者患老年性白内障的风险增加了53%,其中皮质性白内障的优势比(OR)为1.39,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优势比为 1.69[1]

为患者诊查

这类人群长期尿酸偏高,尿酸盐结晶可能沉积眼部晶状体致其混浊,且治疗中长期服用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速白内障形成,即便尿酸控制良好,少量结晶仍可能影响视力。


精准破局|突围痛风、白内障双重夹击

痛风与白内障的双重夹击,让张先生的手术难度陡增 —— 这类手术因患者眼内常伴随尿酸盐结晶沉积、晶状体囊膜韧性异常、甚至合并眼表炎症等复杂情况,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晶状体脱位、术后青光眼。

为患者手术

为了化解这场 “意外危机”,陈伟主任带领团队联合内科、麻醉科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排除痛风急性发作风险后制定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案。术中,陈伟主任娴熟借助飞秒激光辅助,全过程电脑控制做角膜切口、精准撕囊,再将混浊的晶状体分解并吸出,成功植入透明的人工晶状体。

术后第一天复查,张先生的双眼裸眼视力从术前0.5提升至1.0,印证了手术的 “高水准”,考虑到张先生的痛风病史,陈伟主任还特意在术后医嘱中加入了 “眼部与痛风协同管理” 建议 。

张先生感慨,“查出痛风后,我满脑子都是控制尿酸、治膝盖疼,眼睛从来没出过岔子”。以前总觉得 “吃药就万事大吉”,现在才知道还要盯紧眼睛的 “异常信号”。

 

专家提醒

术后医嘱

“很多患者像张先生一样,只知道痛风伤关节,却不知道它会悄悄‘偷袭’眼睛。” 陈伟主任提醒,这种痛风相关性代谢性白内障非老年人专属,与普通白内障差异显著需警惕,尤其是痛风尿酸控制不佳者,40-50岁甚至如39岁的张先生一般早发,尿酸持续偏高时半年到一年或现明显视力下降,且常伴角膜结晶、前房炎症,增加手术难度。

像张先生这样及时手术恢复视力是幸运的,但更重要的是,所有痛风患者都该意识到:除了定期查尿酸,控制饮食,规律服药外,每年也要做一次眼部检查避免因忽视病情而引发其他眼部并发症若出现视力模糊,别只当视疲劳,应及时到专业眼科机构排查,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专家介绍

 

转载:厦门眼科中心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