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突然发现眼前有飘动的黑点或闪光感?这可能是玻璃体后脱离(PVD)在‘敲门’。作为一种常见的眼科现象,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玻璃体后脱离虽多数为良性过程,但不容忽视其潜在风险。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个容易被忽略的视觉‘警报’。

警惕视力‘报警’信号:了解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是填充在眼球内的一种透明凝胶状物质,占据眼球约4/5的体积。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逐渐液化、收缩,原本紧贴视网膜的玻璃体后皮层开始与视网膜分离,这一过程即称为玻璃体后脱离。它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高度近视者甚至可能在更年轻时就出现。

典型的症状包括‘飞蚊症’加重——眼前出现大量新发的漂浮物;以及‘闪光感’——尤其在暗处或快速转动眼球时,眼角出现短暂的闪电样光亮。这些症状源于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刺激。大多数情况下,PVD是自然老化的一部分,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然而,关键在于,这种牵拉有时可能导致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若不及时处理,可能致盲。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新发或突然加重的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眼底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视网膜损伤。对于单纯的PVD,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但如果发现视网膜裂孔,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可有效封闭裂孔,预防脱离。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飞蚊症’都是PVD。有些人自幼就有少量漂浮物,属于生理现象。但任何新出现的视觉变化都值得重视。此外,控制近视发展、避免剧烈眼部碰撞,也有助于降低风险。

玻璃体后脱离提醒我们,眼睛的细微变化可能隐藏重大隐患。你或身边的人有过类似的视觉异常经历吗?当时是如何应对的?点击下方在线客服,分享你的故事,获取专业建议,守护清晰‘视’界。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