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了云南三所小学——湾塘小学、腊福小学和戈的小学实现学生“零近视”的奇迹。
在近视率不断攀升的今天,这三所山区小学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住了孩子们明亮的双眼。他们的秘诀并不复杂,甚至有些“原始”:每天保证3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校长说:“想要孩子眼睛亮,就让他们多待在户外。”这句话,其实藏着近视防控的黄金法则。
为什么户外活动是“近视克星”?
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是目前公认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近视方法。
关键在“光”:自然光线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能有效抑制眼轴过快增长,而眼轴增长正是真性近视的主要成因。户外光线(即使是阴天)的强度也远高于室内灯光,对眼睛的保护作用更强。
户外2小时,具体怎么做?
很多家长会问:“孩子学业重,每天2小时太难了!”别急,我们可以“化整为零”:
✅ 在校期间“见缝插针”:
-
早操/大课间:尽量让孩子到操场活动,不要留在教室。
-
体育课:积极参与,不要变成“做题课”。
-
午休/课后:鼓励孩子到室外走动、远眺,哪怕10分钟也好。
✅ 放学后&周末“主动补足”:
-
步行上下学:如果条件允许,走路是积累户外时间的好机会。
-
傍晚活动:放学后先户外活动半小时再写作业,如跳绳、打球、散步。
-
周末“补光”:带孩子去公园、郊外、球场,累计户外时间≥3小时/天。
户外活动≠户外近距离用眼!
在户外看书、玩手机、写生……防近视效果大打折扣!真正的防控,是让眼睛接触自然光+远距离视物。重点是:
多看远处:放松睫状肌,缓解视疲劳。
动态活动:跑跳、球类、追逐游戏,让眼睛自然切换远近焦点。
正如《人民日报》文中所说:
“好的教育不需要高昂的代价,而要回归自然、回归儿童的天性。”
让我们行动起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户外
还给自然,共同守护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睛!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舒视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