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老花眼”

“老花眼”在医学上称之为“老视”,这并不是眼部疾病,实际上,它与头发变白、皮肤滋生皱纹并无二致,都是身体自然衰老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因此面对“老视”,大家无需焦虑,南京华厦眼科医院教您如何科学认识它,学习用合理的方式应对“老视”。


1.什么是“老视”?--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

您可以把眼睛想象成一部精密的“自动对焦相机”。

眼睛内部有一个叫做“晶状体”的结构,它如同相机的镜头,原本富有弹性,能够变凸变扁、调节厚度。配合睫状肌的收缩与放松,使我们能轻松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这种能力称为“调节力”。

老花眼

但随着年龄增长,通常从40-45岁开始,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调节功能也随之下降。此时,眼睛就像从“自动对焦”模式逐渐切换为“手动对焦”模式,并且对焦越发吃力,尤其在阅读或看近处物体时,镜头(晶状体)难以变凸,图像就看起来变得模糊了。这种因眼睛调节能力减退而导致看近困难的现象,就是“老视”。

晶状体

 

2.“老视”的常见症状--看看您中了几条?

老花眼老人

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很可能意味着“老视”已经悄然来临:

1. 看近处困难:这是最典型的表现。阅读书报、操作手机、缝纫或查看标签时,不自觉地将物品拿远才能看清。

2. 阅读需要更强光线:觉得阅读光线不足,喜欢在更明亮的环境下看东西。

3. 眼睛容易疲劳:短时间阅读即出现眼睛酸胀、干涩、头晕甚至恶心,休息后可缓解。

4. 调节延迟:从看远迅速转向看近时,视线会短暂模糊,需几秒钟才能恢复清晰。

 

3.关于“老视”--这些误区您了解吗?

误区一:近视人群不会老花

这是最常见的认知偏差!

近视与老视可同时存在。通俗来讲,近视是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方,表现为看远不清;而老视则是眼部调节能力下降,导致看近时焦点无法精准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与老花同时存在

200度近视(-2.00DS)人群为例,其看近时本身需动用200度调节力。当出现老视需佩戴正镜(老花镜)时,近视的负镜度数可抵消部分老花所需的正镜度数,因此会出现“看近不戴近视镜也能看清”的假象,但这并非“没有老花”,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

误区二:老花镜随便买一副就行

绝对不可取!

每个人的双眼屈光度数、瞳距(两瞳孔中心间距)均存在个体差异,甚至同一患者的双眼度数也可能不同。地摊、超市售卖的成品老花镜多为“固定度数+统一瞳距”,无法匹配个性化眼部条件。长期佩戴易引发眼疲劳、酸胀、头晕等不适,反而加重眼部负担。配老花镜与配近视镜一样,到正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的验光检查。

随便配老花镜

误区三:老花镜越戴度数越深

老视度数加深与“是否戴镜”无关。

老视度数是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增加的,一般在60-65岁后趋于稳定。这如同年龄增长必然出现白发,与是否染发无直接关联。及时佩戴合适的老花镜,反而能减轻眼部调节负担,缓解疲劳。

 

4.如何应对老视?--两类方案适配不同需求

01

佩戴老花镜

单光老花镜:仅适用于近距视物场景(如阅读、看手机),看远时需摘下。适合日常以近距用眼为主的人群。

双光/渐进多焦点眼镜:采用“分区视物”设计,镜片上半部分适配远距视觉,下半部分适配近距视觉,中间通过渐变区自然过渡。尤其适合“近视+老花”人群,或需频繁切换远、近视距的人群。免去了频繁摘换眼镜的麻烦。(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配置老花镜

02

手术治疗

随着眼科医疗技术的发展,多种手术方式可用于老视矫正:

角膜激光手术:通过激光在角膜表面塑造“渐进多焦点”光学形态,改善眼部远、近视力调节能力。

眼内晶状体置换术:原理类似白内障手术,将弹性减退的自然晶状体替换为多焦点或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可同时解决老视、近视、远视甚至白内障问题。

特别提醒: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是否适合手术,需要到医院做全面细致的检查,由医生来判断。

南京华厦眼科医院温馨提示

一旦出现老视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勿盲目“硬撑”。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阅读时光线须充足均匀,减少眩光干扰;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建议远眺放松5-10分钟,增加眨眼频率;一般每1-2年进行视力检查,适时调整眼镜度数。

吉祥物

老视并非“负担”,只要科学认知、合理应对,便能轻松享受清晰的阅读与生活乐趣。

 

转载:南京华厦眼科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