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友称自己在火车硬座上躺睡后,眼睛出现红肿、刺痛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被确诊为结膜炎。她怀疑感染源正是列车座椅。
评论区迅速被“同款经历”占领,更有多人晒出乘客光脚踩座椅、窗台甚至小桌板的照片,列车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其特征明显:眼睛发红、干痒刺痛、分泌物增多。这种疾病最令人头疼的不仅是身体不适,更是其极强的传染性。
结膜是覆盖眼白和眼睑内侧的透明薄膜,一旦感染病毒或细菌,极易发炎。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成为传播媒介。
更值得警惕的是,结膜炎的传播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次揉眼的动作,一次接触公共物品后的触摸,都可能导致感染。
很多人认为结膜炎与脏乱的环境或物品有关,但实际上,干净不等于无菌,那些表面看似整洁的公共场所和物品,有可能是细菌的载体。
火车上的扶手、门把手、小桌板等公共物品较多,尽管看起来干净,但在一天的时间里,经过无数乘客的触摸,每个人手上都可能携带着各式各样的微生物,其中就包括可能引发结膜炎的腺病毒和细菌。
结膜炎有病毒性、细菌性和过敏性之分,不同病因需不同治疗方案。有症状后须尽快到眼科专科医院看诊,切勿自行购买眼药水使用。
1.严格隔离防护
在医生确定的传染期内,应居家休息,避免前往公共场所。个人物品如毛巾、枕头等必须严格分开使用。
2.分泌物处理规范
用干净纸巾或棉签从内向外擦拭眼部分泌物,用后立即丢弃并彻底洗手。
3.公共场所暂避
症状消失后仍需遵医嘱继续用药,并在确认无传染性后再恢复正常活动。
了解风险所在,防范就有了方向,最核心的原则一条——切断“手—眼”传播途径。要想阻止结膜炎的传播,日常生活中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1、勤洗手是预防的关键,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一定要用洗手液仔细清洁双手,洗手前避免触摸眼、耳、口、鼻及面部等其他位置。
2、改掉揉眼习惯,手上看不见的微生物可能直接进入眼睛,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3、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公共物品,非必要时不触碰。触碰之后避免触摸面部,并尽快用流动的水洗手。外出时,可以携带清洁湿巾以备不时之需。
4、切勿擅自购买和使用眼药水,特别是含有激素的产品可能会加重病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由医生明确病因并进行对症治疗。
5、患病期间要注意隔离, 避免和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降低传播风险。同时,要遵医嘱按时用药。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舒视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