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90年至2021年中国糖尿病国家负担及危险因素分析: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显示:近30余年间,我国糖尿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中老年男性面临更大的疾病负担。 相较于糖尿病本身,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更加严重,比如糖尿病相关眼病,不仅会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致失明。 糖尿病相关眼病有哪些? 青光眼 糖尿病会产生促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虹膜小梁等结构域表面产生纤维血管膜,甚至还会导致出现眼压升高和青光眼的发病,主要会表现为眼睛胀痛或者是疼痛。 糖尿病性白内障 血糖出现持续性升高,很可能会导致眼内晶体蛋白代谢受到影响,还会诱发白内障。 糖尿病伴发葡萄膜炎 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 1.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 2.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 3.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 4.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常见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在发病之后很可能会出现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视物遮挡、视物变形等情况。 糖网发病前期常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待到发现明显的视力问题时,通常已是糖网中晚期。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严重时可致失明。 在眼科门诊中,多数前来诊治的病人都已达到糖网中晚期,甚至有不少患者不仅视力已无法挽回,而且连眼球都保不住。 糖尿病相关眼病 如何预防? 糖尿病相关眼病虽然来势汹汹,但其带来的危害并非不可避免。做好以下这两点,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导致的视力问题。 1.控好血糖 血糖是影响糖网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因素,要“管住嘴迈开腿”。 同时,高血压、血脂异常也是糖网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要注意血压、血脂的控制。 此外,糖网的发生和发展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以及肾病、妊娠、肥胖、遗传因素等多种其他风险因素有关。 2.定期筛治 《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建议: ● 12岁之前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自12岁起每年筛查;12岁之后发病的起病5年内必须进行第1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决定定期眼底复查或到眼科进一步治疗。 ● 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眼科检查,筛查如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推荐每 1-2年检查1次;如已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级标准予缩短随访间隔时间。 ● 怀孕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前或第1次产检、妊娠后每 3个月及产后 1年内进行眼科检查 。 ● 良好地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文章转自公众号: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图源:pixabay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舒视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